住博会热线:0535-6213680 6213690 住博会——烟台房产、装修、建材、家具中高端产品的最佳展示平台 | 官方微信 |
港城动态

烟台市城乡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纲要(2014-2020年)
发布者:来源:胶东在线     发布时间:2014-09-11
    为进一步加快城乡建设产业发展,提升综合实力,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,特制定本规划纲要。
  一、发展目标
 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,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战略机遇,以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为引领,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,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不断增强城乡建设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。到2015年,全市城乡建设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10亿元,缴纳地方税收收入150亿元;培育建设企业3820家,吸纳就业43万人。到2020年,全市城乡建设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150亿元,缴纳地方税收收入240亿元;培育建设企业4500家,吸纳就业51万人。
  二、发展重点
  (一)建筑业。
  1.建筑施工业。积极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,鼓励骨干企业从传统施工领域向市政交通、民生保障等行业延伸,向港口水利、节能环保等行业转移,向附加值和收益率高的新型建材、通信网络等行业发展。支持骨干企业通过联合、重组、兼并等方式,组建大型集团或建筑联合体,壮大企业规模,提升行业集中度,每年指导2-3家总承包企业晋升一级资质,15-20家企业晋升二级资质。积极与银行、信托、担保等金融机构对接,争取在授信额度、投标保函、质押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持,探讨推出适合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,为企业承揽工程、开拓市场提供保障。到2015年,培育总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家,20亿以上企业5家,10亿以上企业10家,1家企业进入全省建筑业企业综合实力10强,5家企业进入50强;到2020年,培育总产值过百亿元企业2家,20亿以上企业10家,10亿以上企业20家,2家企业进入全省建筑业企业综合实力10强,10家企业进入50强。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,巩固发展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等市场容量大、发展机遇多的传统市场,加快拓展西部、中部、西南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扶持的新兴市场;支持企业抱团发展,帮助争取对外工程经营承包资格,并加强与央企、ENR国际承包商合作,到2015年完成外出施工产值100亿元,2020年达到150亿元以上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通过注册地变更奖励、解决管理人员户籍及子女入学等方式,吸引特级企业来烟设立区域总部,到2020年引进资产10亿元以上企业3家。加大工程创优力度,到2015年累计创建鲁班奖1个、国家优质工程2个,到2020年累计创建鲁班奖3个、国家优质工程5个。
  2.装饰装修业。引导骨干企业强化品牌意识,加快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建筑装饰企业集团,积极开拓市外、省外市场。到2015年,培育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,2020年达到20家。鼓励装饰装修企业建立工厂化生产基地,扩大装饰构配件生产规模,逐步改变现场湿作业方式,实现装饰装修生产、供给、销售和服务一体化,争取到2015年建设规模以上生产基地8个,2020年达到24个。
  (二)房地产业。
  1.房地产开发经营业。引导开发企业转变经营理念,由单纯的住宅开发向关联度高的上下游产业和领域延伸,着力打造集投资融资、规划设计、开发建设、部品生产等于一体的住宅产业化集团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进一步加强与万达、华润、中粮、龙湖、万科等国内一线房企的沟通合作,在加快现有项目建设步伐的同时,精心筛选一批旧城旧村改造项目,高标准包装策划,吸引有实力的大商大企参与。到2020年,引进国内30强企业10家、百强企业45家。优化房地产开发经营结构,大力引进和发展集金融、商贸、文化、旅游、休闲、娱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,增强房地产业发展活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。优化房地产开发户型结构,着力发展中小套型、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,有效满足刚需、刚改群体购房需求。抓住城铁、蓬莱国际机场开通机遇,以北京、东北、西北“一点两线”为重点,积极运用网络、微博、微信等媒体,开展商品房外销活动,吸引更多人群来烟购房置业、投资发展,争取商品房外销比率保持在20%以上。全面开展绿色建筑行动,配套完善设计评审、评价标识、建设管理和考核奖惩等政策,积极创建绿色建筑星级项目,到2015年,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40%以上,2020年建设绿色建筑1500万平方米。推行住宅标准化、通用化装修,杜绝二次装修产生资源浪费和噪音扰民问题,到2015年,发展全装修住宅100万平方米以上,2020年300万平方米以上。
  2.物业管理服务业。调整理顺机构设置,落实物业管理招投标、承接查验、质量保修金等责任主体。深入推行物业“星级服务”模式,研究起草《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考评办法》,修改完善《物业服务项目星级考评实施方案》及考评标准,研发物业管理信息系统,建立企业信用“等级”考评机制,构建和谐物业服务关系,推进物业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。每年创建三星级项目20个以上、四星级项目6个以上、五星级项目1个,新增国优项目1个以上、省优项目5个以上。结合外地开发商入驻烟台,同步引进一批有实力的物业企业,带动提升全市物业服务整体水平,到2020年引进全国百强物业企业65家。积极推动物业行业转型升级,鼓励企业拓展业务范围,增加创收渠道,将服务链条延伸至房地产开发服务、居家养老、家政服务等领域,增强自主发展能力。
  3.房地产评估业。支持符合条件的估价机构做精做专、提升资质等级,通过连锁、联营等方式开展规模经营,到2020年,培育一级资质企业2家以上,二级资质以上企业占比达到30%以上。引导评估企业发挥专业优势,开拓经营领域,逐步从单一的房产估价向土地、矿产等不动产估价延伸,向会计、审计等行业拓展。
  (三)勘察规划设计业。
  1.勘察设计业。以“建大院、出大师、创大作”为目标,鼓励勘察设计企业在巩固本地市场同时,加大外出开拓力度,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;以创建省、市级优秀勘察奖、设计奖为契机,引导企业集中资源力量,创作一批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代表性的设计作品,打造烟台设计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。到2015年培育产值6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,到2020年培育产值8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。支持各领域骨干企业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,打造一支结构合理、梯次配备的专业人才队伍。到2015年,2人以上获得“全省勘察设计大师”称号,专业注册执业人员达到950人。到2020年,4人以上获得“全省勘察设计大师”称号,专业注册执业人员达到1100人。大力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,抓好建筑方案创作、BIM技术和三维地层信息系统应用,逐步实现本地企业独立或协同完成重大建设工程方案设计。
  2.城乡规划设计业。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水平规划设计与咨询机构来烟开设分公司、设立办事处,与本地设计单位开展合作。到2015年引入2家以上高水平设计单位,2020年引入6家以上高水平设计单位。加强业务交流合作,积极承办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专题会议、学术会议及行业年会,争取每年至少举办1次高规格会议,带动提升本地企业业务水平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升级资质,到2020年新增甲级资质企业1家、乙级资质企业2家。
  (四)城乡建设中介服务业。
  1.建设监理业。鼓励骨干企业兼并重组,拓展专业门类,延伸服务领域,到2015年,培育综合资质企业6家、甲级资质企业15家;到2020年,培育综合资质企业10家、甲级资质企业25家,总量居全省首位。加强品牌监理企业建设,研究出台《工程监理标准化管理规范》,引导有条件的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转型,积极引进国内一流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。到2020年,引进国内有实力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5家。加强人才培养,提高从业人员执业水平,到2015年,初、中、高级从业人员比例达到5:3.5:1.5,2020年达到4:4:2。
  2.造价咨询业。引导骨干咨询机构膨胀规模、提升素质,鼓励中小企业合并重组、壮大实力。到2015年,培育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企业4家,2020年达到6家。支持企业扩大市场竞争范围,到2015年,有5家企业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,注册造价师数量占比达到40%以上;到2020年,有8家企业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,注册造价师数量占比达到60%以上。
  3.招标代理业。规范招标代理市场秩序,逐步提高代理服务收费标准,壮大行业发展规模,推进多元化发展。到2015年培育具有2项以上服务资格能力企业15家,2020年达到25家。健全完善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,逐步实现代理机构从程序性服务向技术性咨询转变。
  (五)城乡环境管理业。
  1.园林绿化业。支持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做大做强、扩大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,到2015年培育二级以上资质企业50家,到2020年培育龙头企业2-3家。加强与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,强化一线专业技术人员配备,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。到2015年高学历、高技能人才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,到2020年提高20个百分点。积极引进新产品、新工艺、新技术,不断更新设计、施工理念,通过高端化规划设计、精细化建设管养,进一步提升园林工程质量和景观效果。
  2.环境卫生产业。打造垃圾资源产业链条,提高垃圾处理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水平。到2015年,引进对生活垃圾、餐厨垃圾及垃圾渗沥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能源、中水和灰渣等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的企业2家。到2015年,建设3个采用焚烧发电工艺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,全市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700吨左右。建立覆盖乡镇、村居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,“十二五”期间全市新建转运站146座,新增转运能力4250吨/日。推进道路保洁机械化,到2015年底市区主次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%以上,重点区域达到100%,县级市建城区达到70%。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公厕建设,严格执行公厕建设标准,提高保洁服务水平,鼓励重点区域各类公建内部厕所对社会免费开放,切实满足群众需要,提高城市文明水平。
  三、保障措施
  (一)加强产业发展研究指导。建立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,市发展改革委、市财政局、市国土资源局、市规划局、市城管局、市商务局、市人防办、市城发公司、市城投公司、市城市水业公司参加的市城乡建设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,定期召开会议,调度产业发展情况,研究制定产业政策,协调解决存在问题,推动城乡建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。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规划纲要,分年度制定行业发展目标、工作重点和推进举措,细化完善配套政策。建立完善督导调度机制,充分调动各层面工作积极性。加强与驻烟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的沟通对接,在产业发展研究、行业人才培养、先进技术研发等方面,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,提高行业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强化房地产市场研究分析,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针对性,在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增长的同时,带动建筑、勘察规划设计、中介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壮大,巩固和发挥好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、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作用。
  (二)落实各类扶持政策措施。将建设监理、物业管理、造价咨询、房产评估、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类行业纳入扶持范畴,完善信用担保体系,推动企业膨胀发展,促进行业提档升级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,在政府投资工程中优先采用自主创新型绿色建筑产品和技术,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统。对科技含量高、节能减排贡献大、市场发展前景广的项目,特别是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项目,严格落实国家财政扶持、税收优惠等各项扶持政策,支持企业自主创新。从2014年起,每2年分行业开展“十强企业”、“十佳经理”、“十优工程”、外出开拓先进企业和个人等系列评选活动,并给予宣传表彰,营造争先创优、竞相发展浓厚氛围。
  (三)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。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变化,紧跟行业发展动态,积极引进产业发展新理念、新思路和新模式,不断创造城乡建设产业发展新优势。以绿色建筑、建筑工业化、建筑产学研一体化、装饰装修一体化、电子招投、BIM技术和三维地层信息系统应用等为重点,鼓励和扶持企业与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开展合作,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工艺、新材料,加快推广应用步伐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,全面提高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造力和驱动力。引导符合条件的区片争创国家级、省级绿色生态城区。加快实施绿色城镇行动,推进绿色农房建设,鼓励有条件的建制镇争创国家“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”。积极探索发展建筑工业化,指导骨干房地产开发、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企业开展设计、施工、部品生产等环节标准体系研究,推动结构件、部品部件标准化和施工装配化,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。支持集设计、生产、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,每年选取1-2个项目开展工业化试点,比例不低于项目建设规模的10%。实施建设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,重点推出一批规划大师、设计大师、建造大师,引领各行业打造一批精品工程,树立一批知名品牌,培养一批管理、知识、技术兼优的复合型人才。加强各类执业人员、从业人员管理,着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,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,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。
  (四)优化提升发展环境。一是深化改革改制。结合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,加快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经营性单位改革改制,能推向市场的业务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,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作用。积极实施规划建设管理系统国有企业改革,推动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有序退出。二是降低准入门槛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,按照“非禁即入”的原则,取消没有法律依据的前置审批项目,最大限度简化程序和内容,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乡建设领域,培育更多市场主体。加大市场开放力度,对外地进烟建设企业,不得设置行业壁垒和障碍。三是创新审批方式。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按照“该分则分、能联则联、分联结合、管用有效”原则和“时间最短、费用最低”目标,探索实行“一门受理、信息共享、同步预审、快速审批”新机制。积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,及时发布建设领域相关法律法规、办事流程、业务动态,逐步实现网上受理、网上审批、网上查询。四是减轻企业负担。清理规范各类收费项目,细化执行标准,规范行政裁量权。推行差异化分类管理,对于市场信用较高的企业和项目,减少检查频次,简化检查程序,杜绝重复检查。坚持文明执法、有情执法,坚决杜绝部门和个人恶意执法,努力营造宽松、人性化营商氛围。
  (五)发挥行业协会职能作用。结合政府职能调整,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功能定位,调整组织架构,充实人员力量,逐步将评先树优、资质初审和年检、统计分析、教育培训等职能赋予行业协会,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研究,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。加强行业自律建设,探索构建统一的建设市场诚信监管体系和信用网络平台,着力构建统一规范、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。
上一页:芝罘屯片区将建成服务胶东半岛的商贸核心区
下一页:青荣铁路即墨段进入轨道精调 月底前完成